宁父看着男女主,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说:“我们宁家村,虽说不至于饿死,但是也确实没有很富有。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耕种土地为生,主要也是因为宁家村四面环山,没有其他赚钱的路子,所以想请教两位同志对于宁家村接下去的发展有什么计划吗?”
知青也分很多种,有的是单纯下乡帮助干活的,有的则是带着知识、带着任务来建设和发展祖国落后、贫困的地区的。
顾泽林是带着任务来的,他需要尽快做出成绩才行。他的两个哥哥才不会给他成长的时间和机会!所以,在有限的条件下,他选择了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的宁家村。且通过了解,宁家村所在的云贵地区,山里有很多名贵的中药材,只是宁家村的人相对来说对药材的知识了解甚少,所以才一直没有人去做药材方面的生意。
在来宁家村之前,顾父利用职务之便,把手底下一个军医的女儿作为知青也送到了宁家村,这个人就是女主许知言。
许知言的父亲,是顾父手底下的一名军医,本来应该是可以家庭条件还不错的,但是许父执着于生儿子,老婆是娶了一个又一个,结果女儿也是生了一个又一个…导致家里是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,女主许知言从小就知道,要想吃饱就得学会争!命运是掌握在自已手里的。许知言作为女主,自然是有一个好脑子的,所以她五岁就开始认药材,十岁已经能帮自已和她娘亲治疗伤风感冒这些小病了,得到了许父的另眼相待。这也是为什么,许知言的姐姐们大多到了十四五岁就被许父送给上司当妾,而许知言却能在家好好地待到了十八岁。许父知道顾父有意栽培顾泽林,就让许知言陪着顾泽林到宁家村做一份成绩出来。
两个心思不纯的人,因为大差不差的家境,倒是生出来一丝惺惺相惜的感觉。
顾泽林在听完宁父的问题后就说:“村长,我来之前其实有了解过宁家村的情况,宁家村周围四面环山,为何不靠山吃山呢?山里那么多宝贝,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。”
“是的,村长。”许知言也需要让顾泽林和宁父看到她的价值,继续说:“山里药材多,但是危险也多,我们可以尝试把药材从山里挖出来之后,移栽到村里去种植,这样既可以确保村民们的安全,又可以增加药材的数量,达到赚钱的目的。”
“宁家村没有读书人,之前还有一个老秀才,能给村里的孩子们启启蒙。老秀才走了以后,留下了一堆书,也就我闺女还愿意读读书,村里其他人都不肯读书了。所以,我们只认得平时有用的,和有毒的药材,更加不懂的如果培育这些药材。”
宁家村读书人少,是宁父心里的一块大病。要说宁家村虽然不富裕,但是确实家家户户都勤劳肯干,所以家里都存有大把粮食。可是,即便如此,也没有孩子是主动爱学习的,大多还是喜欢把时间和力气用来劳作。
许知言也同样不接,疑惑地问宁父:“村里是不是没有学校,所以大家不想把孩子送来读书?”
“有的有的!”宁父赶紧否认说:“我们村的祠堂以前就是孩子们学习和启蒙的地方。大家不爱读书,是因为村里几个读书人家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,所以导致大家对学习都是兴致缺缺,反而是比较热爱劳动的。”
顾泽林需要了解全部情况之后,才能做决策,所以他赶紧问宁父:“能不能仔细说说那几位读书人家是什么情况?”
宁父这会也不好意思隐瞒了,直接说:“根据族谱记载,我们宁家祖上是位将军,打了胜仗,在告老还乡的时候,皇帝给圈了这块地作为封赏。我们老祖宗带了大部分的族人和侍从到了这里,建造了宁家村,开始开荒种地,靠天吃饭。我们家算是宁家的嫡支,所以一开始只有我们家的孩子是有资格启蒙和读书、习武的。可是后来,出去当官的孩子都没再回来,我们一支一直是一脉单传,所以公中出钱,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启蒙,都能读书习武。战争年代嘛,随着出去的娃越来越多,却没有一个回来的…经过全村的讨论,我们不再让孩子们读书习武,大家就留在宁家村耕种,打猎,我们宁家村又渐渐富足起来。后来,只有最聪明、想读书的孩子会启蒙,然后学习,其他孩子都更喜欢劳作。说来也怪,可能是武将出生,咱们村读书的娃娃没有一个是有好出路的,以我有记忆以来,也就老秀才一人出去了,又回来了,说外面都是战乱,世道乱的很…在宁家村学的那点书,在外面也没什么用,还不如就回来了。在村里给我这辈的孩子启了蒙,我的几个孩子也都是他给启蒙的,老秀才经常说外面打仗,怎么怎么不好,所以我们村也一直没有孩子出去,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