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送大唐
传送大唐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 > 传送大唐 > 第340章:圣意

第340章:圣意

加入书架
书名:
传送大唐
作者:
余秦唐
本章字数:
8892
更新时间:
2024-11-13

崔仁师开口道:“殿下,今日的大唐邸报到了。”

平日里,他并不怎么送大唐邸报过来。

李泰也不怎么看大唐邸报,对于朝政之事,对于京师长安城,他已经很少关注了。

太子李承乾监国数年,东宫之位是越来越稳。

他们有远在封地,根本就没有可能触及到那个位置,除非,李承乾出现了什么意外。

但是已经有了监国之权的太子,怎么可能会有什么意外呢?

李承乾自己也会小心防备,李世民更是让自己的亲军天策军来护卫皇城。

他稍有什么心思,应该就会别察觉吧?

不然,崔仁师、令狐德莱等人,为何不去做?

李泰虽然年少,但是他不傻,相反,又是一个城府比较深的人,也能看清楚一些局势。

真要是行暗杀一道,崔家、王家等人,恐怕早就已经把那赵王陈平安给杀死了。

以前不可能,如今更不可能了。

仅仅是一个大唐邸报就能够看得出来,这遍地都是皇帝的暗桩。

李泰直接伸手。

崔仁师连忙拿出了大唐邸报放在了他手中。

这是最近一期的大唐邸报,也是第二次推行官学的扩大会议的过程和结果。

似乎已经有了六科的苗头。

儒、算、农、工、地、史,也就是说,天下学子以后主要就是学习这六科的内容。

李泰看了看,直接丢在桌子上。

“什么意思?”

崔仁师回道:“殿下,下官的意思的是在贺州之地,率先响应京师,开设六科。”

“也就是先京师一步,把这六科设立出来,先行教学。”

“我等再写一写文赋,宣传贺州之地敢为人先,积极响应朝廷推行官学,愿做推行官学的第一州学。”

李泰看了看崔仁师,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你们就去做吧。”

你们尽管去办,我随意。

也就是想要争取这推行官学的头等功罢了。

李泰也清楚崔仁师等人已经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了,大兄是不可能还用崔仁师这些人。

那么,他们这种积极表现,看起来是为了做给大兄看的,其实还是为了自家的子弟们。

李泰虽然天天饮酒作乐。

但是他不傻。

崔仁师更不傻,这种事情,若是不经过李泰同意,他就不会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两人这么多年来,也算是小有默契了。

去做是一回事儿。

然而,向李泰请示,又是一回事儿。

这种事情,不能不经过李泰的同意,他最起码还是大唐的魏王,是贺州的大都督。

若是直接去做,没有让李泰感受到自己魏王的身份,那他可能就要不满了。

有了李泰的同意,崔仁师很快就开始推行六科。

在朝廷还没有把李世民和陈平安商讨出来的教本公之于众的时候,他就已经安排好了人。

儒学的夫子不用说,崔家有不少。

而算经也有好几位,设立算学也并不难。

就是这工学,崔家以前也有工匠,如今更是买下了不少许可证,拥有了将作监的技术。

但是技术是技术,工学是工学,两者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。

不过,为了能够今早建立六科官学。

崔仁师还是请来了名匠,为学子们教导工学。

其次,农学、地理、历史,也很好安排夫子。

没有教本,直接就开学了。

简单的一个仪式之后,贺州学院就宣布积极响应推行官学,建立了六科官学。

学子们以后就可以学习六科内容。

然后,崔仁师、令狐德莱等人写了一些文赋,吹嘘了一下。

李承乾看着手中的文赋。

贺州之地这一次似乎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。

多少还是有一些意外。

“哼!”

看完之后,直接丢在了桌子上。

朝廷还没正式公布教本,要让天下所有学子们都统一按照教本来学习。

这样才不会出现各州之所学不同。

“多关注一下贺州!”

李承乾想了想,直接给身边的人吩咐道。

“喏。”

不过几天。

贺州的信息就摆在了李承乾的桌子上。

看完之后,他也就明白了崔仁师等人为何要这么做了。

这是直接把世家大族的子弟们都送到了贺州学院,让他们先一步开始学习官学。

如此一来,贺州学院直接成为了他们的学院。

好一个崔仁师!

其实,这种现象在州学建立起来之后不久,已经有不少例子了。

当地的世家大族们会把自家的子弟送到州学学院,还会和当地的官员们举荐一些名儒。

而这些名儒或多或少和世家大族都有一些关系,他们进入了州学学院之后,自然是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们多多关照。

门阀其实就是学阀。

李世民和陈平安都明白这一点。

但是不推行州学,就会让学阀更加稳固,推行州学之后,还是能多一些寒门子弟,缩小学阀差距。

“把这个送去秘书监,就说可以报道。”

李承乾最后还是把贺州的文赋交给了秘书监,同意在大唐邸报上面进行报道。

很快,贺州先一步推行了官学的事情,也就被天下人所知晓了。

那些反对官学的大儒们立即辗转了战场,开始弹劾崔仁师、令狐德莱等人。

与此同时,天下学子们却又夸赞贺州学院。

有一些人,甚至是亲自去了贺州学院,观察他们推行的官学。

李承乾则是再一次召开会议。

以贺州州学学院推行了官学为例,讲述了官学已经是大势所趋,也是天下学子们的呼声。

作为太子,他不能忽略了天下学子们的呼声。

因为官学乃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,是他们在学,是在培养他们,若是忽略了他们的呼声,他们还会向着大唐,还会忠君爱国吗?

故此,推行官学已经是势在必行。

最后,直接在这一次的会议上,定下了六科官学。

又提出了教本一事。

教本乃是官学之本,若是无教本,各地州学学院、县学学院所教授内容不一。

学子们学到的知识也不一,最终一定会乱了套。

制定了教本,天下所有学院都要按照教本来教导学生,就不会出现教授内容不一的情况。

学子们在教本之外,自己自学所学到的知识,那是他们勤奋的表现,是他们自己努力之所得。

有了教本,才能体现大唐在教育一道上的公平、公正、公道。

……

教本的提议一出。

天下学子们都高呼起来,官学总算是要推行开来了。

这好像是他们第一次参与这种行动,所有的学子们都抱团起来,开始登台唱响。

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呢。

也算是前无古人了。

而这,对于学子们来说,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经验。

以后若是有什么,学子们就能够抱团取暖,开始成为改制的第一人。

当然,这也是李世民、陈平安两人的杰作。

用陈平安的话来说,舆论就是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,就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手段。

用不好,那也有可能会反噬。

但是不能因为用不好就会反噬,便放着不用。

你不用。

有的是人用。

世家大族之所以是世家大族,那是因为他们相当于学阀。

这也是千年之后的网友们的说法。

陈平安也是深以为然,觉得世家大族掌握着书籍,也掌握着育人子弟的方法。

寒门学子们想要读书,比登天还难。

世家大族们培养出来的读书人,是在太平年间,那就是他们的人,是他们手中的剑。

皇帝就是借用。

关键时刻,这些人不会完全为了李唐天下着想,而是为了自家的利益着想。

李世民也算是世家出身,自然明白这一点。

故此,他同意了陈平安的谋划,让天下学子们在推行官学一事上都站出来。

当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实力之后,也能对李唐天下形成一个监督。

有什么痹症,比如朝堂之上,有着权臣当道,这些学子们就能站出来指责。

他们的实力可不小呢。

除此之外,就要是分权,建立更完善的制度,皇权不能太大。

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个天下一直都是李唐天下。

也就是说,铁打的皇帝,流水的丞相。

或许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
教本一事被李承乾提出来之后,就得到了学子们的一致赞同。

他们想到了推行官学,也想到了要建立多个学科,想到了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点。

但是没有人想到要统一天下学院的教本。

或许,在大部分人的思维之中,也就和学习四书五经一样,天下学子们不都是要学习四书五经的吗?

如今推行了官学,天下学子们不都是要学习官学的吗?

而教本就不一样了。

这是朝廷下令之后,由大儒们编撰而成。

也就是说。

教本是可以去更改的,而不是犹如四书五经一样,一成不变的。

很快。

推行官学的第四次会议开启。

大臣们也都一致同意了编撰教本的事情。

李承乾也就下令,制定教本。

不过嘛。

这教本一事,又是事关重大了。

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多的看法,有的说这些内容必须要进入教本,有的说那些内容一定要进入教本。

总之,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
最后还是陈平安站出来了,拿出来了他所编撰的教本。

百官们看了之后,不得不佩服,这种教本,更适合学子们学习。

而李承乾也上报了李世民。

还在大明宫的李世民,也站出来了,表示就按照赵王陈平安编撰的教本为大唐教本。

推行天下!

百官们很长时间都没见到李世民了。

“臣等拜见陛下!”

他们一个一个激动不已。

李世民挥挥手,说道:“免礼。”

随后,坐在了主位上。

“推行官学一事,朕也早已经有所耳闻,也召见了长孙无忌等大臣们询问一二。”

“如今,朕让太子监国,乃是有意让他在以后继承大位之时,不至于不熟朝政。”

“朕戎马一生,如今岁月不饶人,已经力不从心。”

“推行官学一事,也就交给了太子全权处理。”

“如今来看,太子还是德才兼备,能够处理好这样的国家大事,不至于出现大乱子。”

“朕心甚慰。”

随后,又是表扬了一下高士廉、长孙无忌、马周等人,特意嘉奖了编撰出来最好的教本的赵王陈平安。

随着这些嘉奖定下之后。

推行官学一事,也算是真正定下来了。

随之,大唐邸报上面再一次对此事进行了报道。

当学子们看到了李世民都站出来,同意推行官学,也同意教本,于贞观十五年开始实行。

一个一个,激动不已。

高呼。

“陛下万岁!”

“陛下恭安!”

“陛下万福!”

有了天可汗的支持,这件事情也就算是有了一个最终的结果。

阳光洒满长安城,金色的光辉穿透云层,照耀着这座繁华的帝国都城。

今日,大唐官学内外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庆气氛,因为朝廷刚刚颁布了一项重大决定——全面推行教育改革,旨在提升学子们的综合素质,培养更多能够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。

清晨,国子监大门前已是人头攒动,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身着各式华服,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。

他们或三五成群,热烈讨论着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变化;或独自站立,目光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。

“听说了吗?这次改革,不仅增设了算学、工学等实用科目,还鼓励我们参与将作监的一些实验,真是太好了!”一位身着青衫的青年对身旁的朋友说道,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。

“是啊,这样一来,我们不仅能学到书本上的知识,还能真正将所学用于实处,为国家效力。”朋友回应,两人相视一笑,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
随着钟声的敲响,学子们有序进入学堂。

学堂内,早已布置得喜气洋洋,悬挂着彩带与灯笼,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果品点心,空气中弥漫着节日般的气氛。

“诸位同窗,今日我们齐聚一堂,不仅是为了庆祝,更是为了迎接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!”讲台上,一位年长的学者,身着儒袍,须发皆白,声音洪亮,他是官学的祭酒,深受学子们尊敬。

“新政策的实施,意味着我们大唐的教育将迈向一个新的高度。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珍惜这次机会,努力学习,不负韶华。”祭酒的话语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,掌声雷动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在一片欢腾之中,几位学子围坐在一起,继续着他们的讨论。

“我一直对地理之学感兴趣,这次改革增设了地理学,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!”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兴奋地说。

“我呢,更期待能够参与到工学实践中去,用自己的双手发明出更多利国利民之物。”另一位学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“不管怎样,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次机会,用知识和智慧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站起身,慷慨激昂地说,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,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赞同。

随着夕阳西下,庆祝活动渐渐落下帷幕,但学子们心中的热情却如火焰般燃烧得更加旺盛。

他们知道,这不仅是对大唐官学的一次革新,更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。

一个即将属于他们的时代,要来了!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